开发:C++开发面经

析构函数必须是虚函数,为什么?

在实现多态时,当用基类操作派生类,在析构时防止只析构基类而不析构派生类的状况发生。

  1. 第一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lxBase{
public:
ClxBase() {};
~ClxBase() {cout <<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Base!" << endl;};
void DoSomething() { cout <<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Base!" << endl; };
};
class ClxDerived : public ClxBase{
public:
ClxDerived() {};
~ClxDerived() { cout <<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Derived!" << endl; };
void DoSomething() { cout <<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Derived!" << endl; };
};
int main(){
ClxDerived *p = new ClxDerived;
p->DoSomething();
delete p;
return 0;
}

运行结果: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Derived!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Derived!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Base!

这段代码中基类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在main函数中用继承类的指针去操作继承类的成员,释放指针P的过程是:先释放继承类的资源,再释放基类资源.

  1. 第二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lxBase
{
public:
ClxBase() {};
~ClxBase()
{
cout <<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Base!" << endl;
};
void DoSomething()
{
cout <<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Base!" << endl;
};
};
class ClxDerived : public ClxBase{
public:
ClxDerived() {};
~ClxDerived() { cout <<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Derived!" << endl; };
void DoSomething() { cout <<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Derived!" << endl; }
};
int main(){
ClxBase *p = new ClxDerived;
p->DoSomething();
delete p;
return 0;
}
输出结果: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Base!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Base!

这段代码中基类的析构函数同样不是虚函数,不同的是在main函数中用基类的指针去操作继承类的成员,释放指针P的过程是:只是释放了基类的资源,而没有调用继承类的析构函数.调用dosomething()函数执行的也是基类定义的函数.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删除只能够删除基类对象,而不能删除子类对象,形成了删除一半形象,造成内存泄漏. 在公有继承中,基类对派生类及其对象的操作,只能影响到那些从基类继承下来的成员.如果想要用基类对非继承成员进行操作,则要把基类的这个函数定义为虚函数. 析构函数自然也应该如此:如果它想析构子类中的重新定义或新的成员及对象,当然也应该声明为虚的.

  1. 第三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lxBase{
public:
ClxBase() {};
virtual ~ClxBase() {cout <<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Base!" << endl;};
virtual void DoSomething() { cout <<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Base!" << endl; };
};
class ClxDerived : public ClxBase{
public:
ClxDerived() {};
~ClxDerived() { cout <<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Derived!" << endl; };
void DoSomething() { cout <<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Derived!" << endl; };
};
int main(){
ClxBase *p = new ClxDerived;
p->DoSomething();
delete p;
return 0;
}
运行结果:
Do something in class ClxDerived!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Derived!
Output from the destructor of class ClxBase!

这段代码中基类的析构函数被定义为虚函数,在main函数中用基类的指针去操作继承类的成员,释放指针P的过程是:只是释放了继承类的资源,再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调用dosomething()函数执行的也是继承类定义的函数.

如果不需要基类对派生类及对象进行操作,则不能定义虚函数,因为这样会增加内存开销。当类里面有定义虚函数的时候,编译器会给类添加一个虚函数表,里面来存放虚函数指针,这样就会增加类的存储空间.所以,只有当一个类被用来作为基类的时候,才把析构函数写成虚函数.

虚函数表

虚函数表专栏 C++中的虚函数的作用主要是实现了多态的机制。关于多态,简而言之就是用父类型别的指针指向其子类的实例,然后通过父类的指针调用实际子类的成员函数。这种技术可以让父类的指针有“多种形态”,这是一种泛型技术。所谓泛型技术,说白了就是试图使用不变的代码来实现可变的算法。比如:模板技术,RTTI技术,虚函数技术,要么是试图做到在编译时决议,要么试图做到运行时决议

模板技术是编译时产生对应的代码。 RTTI技术通过运行时类型信息程序能够使用基类的指针或引用来检查这些指针或引用所指的对象的实际派生类型。RTTI提供了以下两个非常有用的操作符: - typeid操作符,返回指针和引用所指的实际类型。 - dynamic_cast操作符,将基类类型的指针或引用安全地转换为派生类型的指针或引用。

多线程锁机制

linux多线程锁机制

临界区访问

  1. 访问共享资源的代码区域称为临界区。自旋锁(spinlock)和互斥体(mutex)是保护内核临界区的两种基本机制。
  2. 互斥锁pthread_mutex,属于sleep-waiting类型的锁。互斥量是实现最简单的锁类型,因此有一些教科书一般以互斥量为例对锁原语进行描述。互斥量的释放并不仅仅依赖于释放操作,还可以引入一个定时器属性。如果在释放操作执行前发生定时器超时,则互斥量也会释放代码块或共享存储区供其他线程访问。当有异常发生时,可使用try-finally语句来确保互斥量被释放。定时器状态或try-finally语句的使用可以避免产生死锁
  3. 自旋锁:pin lock,属于busy-wait类型的锁。 旋转锁是一种非阻塞锁,由某个线程独占。采用旋转锁时,等待线程并不静态地阻塞在同步点,而是必须“旋转”,不断尝试直到最终获得该锁。旋转锁多用于多处理器系统中。这是因为,如果在单核处理器中采用旋转锁,当一个线程正在“旋转”时,将没有执行资源可供另一释放锁的线程使用。旋转锁适合于任何锁持有时间少于将一个线程阻塞和唤醒所需时间的场合线程控制的变更,包括线程上下文的切换和线程数据结构的更新,可能比旋转锁需要更多的指令周期。旋转锁的持有时间应该限制在线程上下文切换时间的50%到100%之间(Kleiman,1996年)。在线程调用其他子系统时,线程不应持有旋转锁。对旋转锁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线程饿死,因此需谨慎使用这种锁机制。旋转锁导致的饿死问题可使用排队技术来解决,即每个等待线程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或者队列结构在一个独立的局部标识上进行旋转。自旋锁有在内核可抢占式或SMP(对称多处理结构)的情况下才真正需要。
  4. 互斥锁和自旋锁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 如果要等待的时间较长,互斥体比自旋锁更合适。
  • 因为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睡眠,所以自旋锁的效率远高于互斥锁。但自旋锁一直占用CPU,它在未获得锁的情况下,一直运行-自旋,所以占用着CPU,如果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锁,这无疑会使CPU效率降低。
  • 如果临界区需要睡眠,只能使用互斥体,因为在获得自旋锁后进行调度、抢占以及在等待队列上睡眠都是非法的。
  • 由于互斥体会在面临竞争的情况下将当前线程置于睡眠状态,因此,在中断处理函数中,只能使用自旋锁。
  1. 实例说明:两个项目中需要实现消息队列,一个消息队列只是简单的queue.insertqueue.pop,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业务逻辑,就使用了自旋锁;另外一个还需要进行队列的拼装和排序,业务逻辑比较复杂或耗时,就使用了互斥锁

线程的同步

线程的同步, 发生在多个线程共享相同内存的时候, 这时要保证每个线程在每个时刻看到的共享数据是一致的. 如果每个线程使用的变量都是其他线程不会使用的(read & write), 或者变量是只读的, 就不存在一致性问题. 但是,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程可以read/write一个变量时, 就需要对线程进行同步, 以确保它们在访问该变量时, 不会得到无效的值, 同时也可以唯一地修改该变量并使它生效. 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线程同步. 线程同步有三种常用的机制: 互斥量(mutex), 读写锁(rwlock)条件变量(cond).

互斥量有两种状态: `lock`和`unlock`, 它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访问数据;
读写锁有三种状态: 读加锁, 写加锁, 不加锁, 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占有写模式的读写锁, 但是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占有读模式的读写锁.
条件变量则给多个线程提供了一个会合的场所, 与互斥量一起使用时, 允许线程以无竞争的方式等待特定条件的发生.

互斥量

互斥量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把锁, 提供对共享资源的保护访问. 1. 初始化: 在Linux下, 线程的互斥量数据类型是pthread_mutex_t. 在使用前, 要对它进行初始化: 对于静态分配的互斥量, 可以把它设置为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或者调用pthread_mutex_init. 对于动态分配的互斥量, 在申请内存(malloc)之后, 通过pthread_mutex_init进行初始化, 并且在释放内存(free)前需要调用pthread_mutex_destroy. 原型:

1
2
3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utex_t *restrict mutex, const pthread_mutexattr_t *restric attr);
int pthread_mutex_destroy(pthread_mutex_t *mutex);

返回值: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说明: 如果使用默认的属性初始化互斥量, 只需把attr设为NULL. 其他值在以后讲解.

  1. 互斥操作: 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要对互斥量进行加锁, 如果互斥量已经上了锁, 调用线程会阻塞, 直到互斥量被解锁. 在完成了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后, 要对互斥量进行解锁. 首先说一下加锁函数:
1
2
3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mutex_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int pthread_mutex_try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返回值: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说 明: 具体说一下trylock函数, 这个函数是非阻塞调用模式, 也就是说, 如果互斥量没被锁住, trylock函数将把互斥量加锁, 并获得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权限; 如果互斥量被锁住了, trylock函数将不会阻塞等待而直接返回EBUSY, 表示共享资源处于忙状态.

再说一下解锁函数: 头文件: <pthread.h> 原型:int pthread_mutex_un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返回值: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1. 死锁: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此时称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或系统产生了死锁,这些永远在互相等待的进程称为死锁进程。 死锁主要发生在有多个依赖锁存在时, 会在一个线程试图以与另一个线程相反顺序锁住互斥量时发生.

如何避免死锁是使用互斥量应该格外注意的东西, 从以下原则入手: * 对共享资源操作前一定要获得锁. * 完成操作以后一定要释放锁. * 尽量短时间地占用锁. * 如果有多锁, 如获得顺序是ABC连环扣, 释放顺序也应该是ABC. * 线程错误返回时应该释放它所获得的锁.

读写锁

在线程同步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里已经说过, 读写锁是因为有3种状态, 所以可以有更高的并行性.
  1. 特性: 一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占有写模式的读写锁, 但是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占有读模式的读写锁.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 当读写锁是写加锁状态时, 在这个锁被解锁之前, 所有试图对这个锁加锁的线程都会被阻塞. 当读写锁在读加锁状态时, 所有试图以读模式对它进行加锁的线程都可以得到访问权, 但是如果线程希望以写模式对此锁进行加锁, 它必须阻塞直到所有的线程释放锁. 通常, 当读写锁处于读模式锁住状态时, 如果有另外线程试图以写模式加锁, 读写锁通常会阻塞随后的读模式锁请求, 这样可以避免读模式锁长期占用, 而等待的写模式锁请求长期阻塞.
  2. 适用性: 读写锁适合于对数据结构的读次数比写次数多得多的情况. 因为, 读模式锁定时可以共享, 以写模式锁住时意味着独占, 所以读写锁又叫共享-独占锁.
  3. 初始化和销毁:
1
2
3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rwlock_init(pthread_rwlock_t *restrict rwlock, const pthread_rwlockattr_t *restrict attr);
int pthread_rwlock_destroy(pthread_rwlock_t *rwlock);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同互斥量以上, 在释放读写锁占用的内存之前, 需要先通过pthread_rwlock_destroy对读写锁进行清理工作, 释放由init分配的资源.

  1. 读和写:
1
2
3
4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rwlock_rdlock(pthread_rwlock_t *rwlock);
int pthread_rwlock_wrlock(pthread_rwlock_t *rwlock);
int pthread_rwlock_unlock(pthread_rwlock_t *rwlock);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这3个函数分别实现获取读锁, 获取写锁和释放锁的操作. 获取锁的两个函数是阻塞操作, 同样, 非阻塞的函数为:

1
2
3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rwlock_tryrdlock(pthread_rwlock_t *rwlock);
int pthread_rwlock_trywrlock(pthread_rwlock_t *rwlock);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非阻塞的获取锁操作, 如果可以获取则返回0, 否则返回错误的EBUSY.

条件变量

 条件变量分为两部分: 条件和变量. 条件本身是由互斥量保护的. 线程在改变条件状态前先要锁住互斥量.
  1. 初始化: 条件变量采用的数据类型是pthread_cond_t, 在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初始化, 这包括两种方式: 静态: 可以把常量PTHREAD_COND_INITIALIZER给静态分配的条件变量. 动态: pthread_cond_init函数, 是释放动态条件变量的内存空间之前, 要用pthread_cond_destroy对其进行清理.
1
2
3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cond_init(pthread_cond_t *restrict cond, pthread_condattr_t *restrict attr);
int pthread_cond_destroy(pthread_cond_t *cond);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当pthread_cond_init 的attr参数为NULL时, 会创建一个默认属性的条件变量; 非默认情况以后讨论.

  1. 等待条件:
1
2
3
4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cond_wait(pthread_cond_t *restrict cond, pthread_mutex_t *restric mutex);
int pthread_cond_timedwait(pthread_cond_t *restrict cond, pthread_mutex_t *restrict mutex,\
const struct timespec *restrict timeout);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这两个函数分别是阻塞等待和超时等待. 等待条件函数等待条件变为真, 传递给pthread_cond_wait的互斥量对条件进行保护, 调用者把锁住的互斥量传递给函数. 函数把调用线程放到等待条件的线程列表上, 然后对互斥量解锁, 这两个操作是原子的. 这样便关闭了条件检查和线程进入 休眠状态等待条件改变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通道, 这样线程就不会错过条件的任何变化. 当pthread_cond_wait返回时, 互斥量再次被锁住.

  1. 通知条件:
1
2
3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cond_t *cond);
int pthread_cond_broadcast(pthread_cond_t *cond);

成功则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编号. 这两个函数用于通知线程条件已经满足. 调用这两个函数, 也称向线程或条件发送信号. 必须注意, 一定要在改变条件状态以后再给线程发送信号.

基础知识

判断连个整数的和是否溢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无符号类型
int uadd_ok(unsigned x, unsigned y)
{
unsigned z = x + y;
if(z < x)
return 0;
return 1;
}
// 有符号类型只需要考虑一边即可
int add_ok(int x, int y)
{
int z = x + y;
if(x > 0 && y > 0 && z < 0)
return 0;
if(x < 0 && y < 0 && z > 0)
return 0;
return 1;
}